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

大角咀「士林棧」--價格公道的台灣古早味牛肉麵店

由於媽媽是台灣人,自己從小常到台灣,對台灣有特殊感情,也最愛吃台灣小吃。有時懷念台灣味,就會在港找台灣菜解愁。可惜,香港許多台灣菜館,根本完全吃不到地道的台灣味,令人遺憾。





朋友知道我愛吃台灣小吃,特別推薦了這間位於大角咀的「士林棧」。這天剛好有事要到奧海城,就順道和女友去一試。從旺角鐵路站C2出口過去,大約行5分鐘,地點還算方便。不過店舖開在人流不多的橫街,不太起眼,除了老饗,未必知道此店存在。

在店家門口觀察,似乎是一間普通小店,本不抱太大期望。進入店內,看到人頭湧湧,開始好奇,當時還未夠中午十二時,明明時間還早,怎麼竟已有這麼多食客用餐,難道真的很好味嗎?結果,嚐過幾款美食後,齒頰留香,而且難得有地道台灣味,我們終於明白一切了,實在忍不住要大力推薦。


這天吃過的美食,分別有:「牛家盛會湯麵」、「梅貴豬扒菜飯」、「鹽酥雞」,還有自家制的「秋梨特飲」和「雪耳特飲」。

店家以「古早級牛肉麵」自號,我看到「古早」二字(即傳統、懷舊的意思),已經很有台灣的親切感,馬上決定點一碗捧場。所謂「牛家盛會」,指的是牛輾、牛筋、牛脷、牛肋條,材料相當豐富。自己對牛脷感覺一般,但牛輾和牛肋條,絕對係驚喜級的好味!牛肋條口感極佳,軟淋淋,有入口即融的感覺;牛輾是招牌菜,軟硬適中,每一口咀嚼都有香濃肉汁湧出,令人回味無窮。

最令我意外的,在於湯底。香港有許多台灣店就是敗在湯底,或淡而無味,或濃而口喝,總之不似正宗台灣味。但士林棧牛肉麵的湯,卻沒有這問題,湯底夠味而不令人口喝,配上醒胃酸菜,不禁令我一口接一口地嘆湯。平時吃湯麵多少都總會留湯,這一次,整碗清得乾乾淨淨,非常滿足。如果不是要注意減肥,還真想再來一碗啊!



女友點的「梅貴豬扒菜飯」,我嚐了約半碗(女生食量就是少=.=)。據餐牌所示,點飯的可選牛輾汁、蕃茄汁或咖哩汁,女友愛清淡,點了牛輾汁,她覺得相當滿意。如果讓我選,我比較想試試咖哩汁,如果可以選肉躁汁的話,就更加錦上添花了。口道方面,菜飯感覺有少少濕,我自己比較喜歡吃乾身米飯,但淋上了牛輾汁後,倒沒太大所謂了。重點其實在主菜豬扒,入口相當鬆化,而且有一種獨特的香料味道,帶點梅子的酸甜,還有孜然的香味,十分討好。本來以為,因為豬扒有梅子味,所以叫「梅貴豬扒」。但原來所謂「梅貴」,是指梅頭肉,即豬的上肩肉,如和牛的特點一樣,相當矜貴。用餐之餘,長了知識。




另外,還要特別提提鹽酥雞,我們大力推薦。這幾乎是所有台灣菜館都有的小吃,似乎無甚特別,但如此平凡的小吃,沒想到也能給我們驚喜。炸雞外身脆卜卜,內裡卻相當鬆軟,最特別是入口還有肉汁滲出,口感一流(外面有些店會炸到乾爭爭,很難吃)。



自家製飲品方面,女友點的「雪耳特飲」,很足料潤喉,也很好喝,但自己始終不太好有渣混濁的飲品,只淺嚐兩口就算了。我還是愛自己點的那杯「秋梨特飲」,酸香清甜,非常好味,同樣誠意推薦給各位。




埋單計數,原來只不過百餘元,價錢公道合理,物超所值。小店做得好,也有自己的優勢。我肯定,我們還會再來光顧的。

太好味,食到乾乾淨淨

價錢公道合理

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

左腦型與右腦型測試

據說是一個測試左右腦思考型的圖,我只看到女郎順時鐘轉,換言之是右腦型(藝術腦),較能體認「一種超越時間、空間與無限境界相連結的能力」。

據說,大部分人都是看到逆時鐘轉,即是左腦型(知性腦);又謂,天才型的人,會看到左右兩邊轉。我看了好一段時間,都只會順時鐘轉,很懷疑,到底是不是真有人會看到逆時鐘的?你們看到甚麼呢?



詳見:http://www.cool3c.com/article/368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「大部分人的眼裡裡是逆時針方向轉動,但也有人看來是順時針方向轉動的。順時針的情況,女性比男性多。」

「順時針轉的話,屬於是用右腦較多的類型。逆時針轉,屬於使用左腦較多的類型。」

「左腦因為是以語言處理訊息,控制知識、判斷力、思考力因此被稱為『知性腦』;右腦則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字宙波動共振,由於是圖像腦,因此造型能力優越,被稱為『藝術腦』。」

「根據七田真博士的研究,原來人在誕生之初,右腦的能力還很發達,右腦具備了超越常識那種幾乎可稱為全然未知的天才似的能力,這種能力自古以來就隱藏在人們腦海裡,是一種超越時間、空間,與無限境界相連結的能力,但是因為人類世界是以教導、開啟左腦為主,讓小孩子努力學習語言以及往後生存所必需的知識,久而久之,左腦越來越發達,右腦卻因為少用而日形退化。」

「甚麼樣的成人比較容易打開右腦?七田真博士認為,心思專注、純真沒有成見的人,比較容易進入神奇的右腦世界。右腦擁有的能力,是左腦思考者很難想像的。」

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

香港人瘋台灣

「香港人珍惜台灣,搞不好比台灣人自己還珍惜。」--值得一看,值得反思。

香港人瘋台灣,不敢肯定是否真的一種政治懷舊,但港人嚮往台灣的文化氛圍,還有當地人的親切友善,則是事實。在街上試著向人問路,在交通工具上看看讓座的情況,港台兩地文化差異,顯而易見。見賢思齊,誰不嚮往?

文化,無形,卻無處不在;如逆水行舟,不進,則退。

當香港到處都是強豪遊客,要學會凌波微步在滿街的藥房金行與水洩不通的道路上穿插,要學會容忍插隊、蹲坐、吐痰、亂拋垃圾、大聲喧嘩等文化差異,要學會壓抑愈來愈想爆粗的衝動,學會「逆境求存」。而最恐怖是,所謂的不同文化,似乎逐漸開始同化,曾經教人看不過眼的,「其他人」的低俗討厭市井行為,有部份今天看來仿佛已變得理所當然。否則,怎會有愈來愈多港人在同心同流,互相輝映?

愈來愈難分辨,街上行為缺德失禮的,是土豪,還是港人?想到這,就憂心。眼見耳聞,都覺心寒。


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

後來

泳兒版的《後來》,唱腔太刻意悲情了,捉錯用神。這首歌表現的應該是事過境遷後的遺憾,雖然有無奈,仍不失灑脫。還是原唱者劉若英的版本好,較能領會到當中神髓。一首歌的好壞,除了唱功和聲線外,更重要的是當中表達出來的感情,還有歌的意境。如此聽來,才有味道。



劉若英版《後來》,感情豐富得多,聽來也有味道多了。

後來,終於學會,有些人,一旦錯過就不再。一種懂事過後的淡淡憂愁,真是經典好歌。




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

維基亦難解密:HKTV不獲發牌

王維基「香港電視」不獲發牌,本身絕無問題,大眾也不是說非要維基,非要有新電視台不可。大眾想求的,只是一個明白,說穿了,就是公義的問題。

在申牌的「香港電視(HKTV)」、「奇妙電視(有線寬頻)」、「香港電視娛樂(電訊盈科)」三個機構中,HKTV最用心,已投放資源最多,表現最好,為甚麼反而不獲發牌?另外兩間獲批的原則是甚麼?

官方說要循序漸進,表示香港容不下五間免費電視台,真是笑話。內地有多少電視台?台灣又有多少電視台?香港來來去去得兩間電視台,加到四間,就已經容不下第五間了?港人接受能力沒有如此低,但官方的認知能力,倒真低得可憐。王維基不獲發牌,慘的除了他和旗下員工外,還有全部港人。香港人,真係慘。

好了,不批給HKTV,沒關係,但為甚麼會批給有線和盈科呢?請問評審準則如何?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說,由於行會保密協議,不能透露HKTV落敗原因。……甚麼意思?政府除了判斷局勢的認知能力外,連基本邏輯思辨能力也沒有嗎?請搞清楚,在法治社會,政府和官員是公僕,市民才是老闆。如果一個工人受命去市場買魚,魚檔只有三條同價的魚可選,工人偏偏不買最生猛最新鮮那條,挑了餘下兩條死魚;老闆問原因,他說要保密!這合理嗎?

據說,周日又有遊行,反對者要求政府發牌給HKTV,解釋評審原則。不過是發牌給某機構與否的普通問題,都可以演變成政治難題,造成市民分化,社會不安……只能說,政府你好嘢!真不得不寫個「服」字。



P.S.:
鮮魚之喻,是早前在某報專欄看到的,但只留下了印象,出處已忘,不好意思。

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

小學教師爆粗事件反思

小學教師林慧思爆粗事件,擾攘多時,至今還議論紛紛。某些團體在林氏任教的學校前播放粗口片段,真是豈有此理。特首梁振英甚至要求教育局就此事提交報告,也是匪夷所思。

人各有志,社會有不同聲音,不是壞事。溯本求源,在這件事上,我覺得有幾個問題頗值得探討,每個人都不妨理性思考一下:

1. 講粗口到底有無問題?我看,講粗口唔代表一定衰,要看情況。粗口有兩種,第一種係習慣性將粗口當語助詞用,用既人未必有惡意,純粹係個人文化同語言習慣,或者中文詞彙貧乏;這一種粗口,情有可原。另一種粗口,係惡意侮辱別人,藉以發洩個人不滿;這一種粗口,不管是甚麼身份的人,都有問題。林老師的情況,是後者,剛好她又是教師,所以特別令人失望和反感,無論佢當時係對警察、青關會、法輪功,定在場任何一個人講那番話,其實都肯定不妥,這點沒有爭議。不過,相對整個事件,一兩聲粗口,並不是問題重點,某些團體緊咬此點不放,特首要求教育局提交報告,都很無謂。真正引起爭議的,應該是下面的問題:

2. 警察就代表正義?警察大晒?可以包庇暴力,助紂為虐?可以肯定的說,香港是法治社會,一切紛爭皆應以法為據,任何身份本身都不代表絕對正義(林老師非正義,並不代表警方就是正義),警察亦唔係大晒,更唔應該包庇暴力,講完。但問題是:

3. 警察當時的做法,到底是否合理?這一點,是我最想討論的。由於不在現場,只能透過網上視頻和在場市民分享的言論來判斷。看過不同版本的視頻後(有法輪功製作的所謂完整版,也有支持警方或政府人士剪輯過、或不同視角拍攝的片段),我有幾點想法:

(甲)警方封鎖區域,到底是否合理?當時群眾情緒太過激動,衝突一觸即發,警方封鎖現場、隔離無關人士,是正確的決定。

(乙)警方當時的執法,是否正確?就視頻來看,

──警方當天下午封鎖區域時,青關會於警方在場時,並無暴力行為,只是拉起橫額;這種舉動,惹人反感,但不違法,警方只能採取勸諭方式解決,難以用武力驅趕。在這種狀況下,警方立場其實頗尷尬與難做,沒有趕走或拘捕青關會人士,其決定尚在情理之中。

──青關會後來動手打人,與圍觀市民爆發衝突時,發生在警方已經離場的情況;警方接報重臨現場後,圍觀市民指稱是青關會主動出手,就警方而言,乃片面之詞,所以亦難以拘捕青關會人士。換個角度看,如果當時是青關會集體指證法輪功打人,警方也不能貿然拘捕相關人士的,這一點應該搞清楚。因此,警方當時的做法是,初步錄口供,瞭解現場情況,盡量收集證據,最後請了兩位在場人士回警局協助調查,這看來也是合情合理的。法輪功《大紀元時報》製作的視頻,將「警方請兩位市民回警局協助調查」,說成是「警方拘捕了在場兩位仗義執言的市民」,有違事實,太不負責任。

由此而論,我認為警方的做法當然並非完美,但仍算合情合理,至少沒有所謂包庇暴力的問題。當然,還是有可以斟酌或改善的地方:

(一)下午,警方當時就算沒有拘捕青關會的理據,但基於安全的理由,是否可以更強硬一點,用擾亂公眾秩序之類的指控,要求青關會離場,以避免造成更大的衝突呢?

(二)晚上,青關會與法輪功及在場民眾發生肢體衝突,警方帶走相關人士協助調助,當中有法輪功人士與受襲市民,但是否也包括青關會的成員呢(從剪輯的視頻上,我們看不到這點,但視頻畢竟多由法輪功或反政府人士剪輯,未必完全反映真相)?如果有,那是公平的,無可爭議;如果沒有,那是不恰當的,應當解釋清楚。

事實上,對於這次事件,我最關心的,主要是身教言教與社會風氣的問題。至於青關會與法輪功,兩邊都讓我反感,我也沒有理由要為任何一方辯護,所言所論,不過想求個明白,希望能有公道、客觀的討論而已。道並行而不悖,真正和諧、民主的社會,或支持相關理念、追求理想社會政制的人,應當可以包容不同的意見。

今晚在友人Chris近況看到一句疑問:「如果香港仲叫法治之區,咁幾個青關會用橫額圍住幾個法輪功算唔算禁錮?」如果青關會當時的行為確實算是禁錮,應當算犯法,那警方要拘捕他們,便有法可依了,市民的指控也相對有力得。我對這個問題頗有興趣,想查證相關法例條文,也希望對香港法例有瞭解的的朋友,可以指點一下,分享高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