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

康寶文等編《語文求真》


康寶文、萬波、張詠梅主編:《語文求真》(香港:三聯書店,20085月)。總297頁。HK$65

本書輯錄88篇專文,分別由21位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的學者執筆。全書共分四章,分別為:(一)通論、(二)語音、(三)字詞熟語、(四)語法。

其中,第一章收「通論」論文29篇,內容比較淺易;第二章語音,收錄論文共17篇,主要討論粵普發音常犯的毛病,其次是粵語正音問題;第三章「字詞熟語」收錄的論文最多,凡37篇,當中不乏上品;第四章「語法」收錄的論文最少,僅5篇。

據封底介紹,書名所謂「求真」,有兩層意思:(1)討論語言運用的「求真辨偽」問題,通過具體的語言事實說明學習語言的有效方法,以及語言運用中的正誤、優劣,以期帶給讀者真確的語文知識;(2)討論各種語言現象時,往往由表及裏,對具體事情作具體分析,以揭示語言的本質規律;或在指出語言運用中的正誤對錯後,進一步闡述原因,使讀者既能透徹認知,又從中獲得啟發。

本書所輯錄的論文,大多源自日常生活的語言現象,由烹調用語、忌諱詞、港式「潮語」、茶餐廳錯別字等專題,以至一般語文課題如普通話發音、繁簡字轉換、異體字、異形詞、縮略語等,均有談及,筆調輕鬆有趣,解釋深入淺出。而且,每篇篇幅僅2-3頁,讀者偶爾翻看,毫不吃力,語文基礎便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提升起來。

本書為通俗讀物,其論文本為專欄稿,以普羅大眾為閱讀對象,深度自然不能過高。然而,全書成於眾手,水準、側重點與為文風格,均隨人而異。其中,亦不乏較為深入的學術文章。例如陳雄根教授〈「漣漪」真面目〉一文,饒有趣味,可讀性甚高。謹分享有關考證如下(內容經筆者消化,行文亦按己意,與原貌不盡相同,詳請參閱陳教授原文)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「漣漪」一詞,指水面因風吹而成的波紋,亦指微波。《詩經.魏風.伐檀》:「河水清且漣猗……河水清且直猗……河水清且淪猗。」毛《傳》:「風行水成文曰漣。」孔《疏》:「漣、直、淪,論水波之異;猗,皆辭也。」

由此可見,「漣漪」本作「漣猗」,「猗」因「漣」而累加水旁成「漪」後,因上下二字均有水旁,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複合詞。其實,「漣漪」初以「漣」表示,至於「漪(猗)」,實為句末語氣虛詞,無義。魯詩「猗」作「兮」,可證。

除了字形問題外,將「漣漪」釋作「微波」,其實亦是誤解。「漣」,魯詩作「瀾」,《說文》亦云:「大波為瀾……漣,瀾或从連。」然則「漣」為「瀾」的或體,同訓「大波」,今解作「微波」,或戲謔為「大波漣」,均大異其趣,曲解原意。

「漣猗」之「猗」,字形由「猗」變「漪」,詞性由虛詞變為實詞,詞義由大波訓為微波。「漣猗」之「漣」,本為「瀾」的或體,後由一字分化為二字,「漣」訓微波,「瀾」訓大波。「漣猗(漣漪)」一詞的含義,經過一變再變,難以再回復本義。

附帶一提,「漪(猗)」字《廣韻》音「於離切」,粵音當讀作「衣」,但一般人多讀為「倚賴」的「倚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「漣猗」二字,看似簡單,原來其字形、詞性、詞義、讀音,均有問題。讀陳雄根教授〈「漣漪」真面目〉一文,獲益非淺。

除了〈「漣漪」真面目〉外,另有好幾篇文章,均為上乘之作,惟篇幅有限,無意於此贅言。如有興趣,請參看《語文求真》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