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

曹銘宗《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》


曹銘宗:《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》(臺北:貓頭鷹出版社,20133月)。總221頁。NT$270

語文發展,多姿多采,不同地域的中文,在語音、語法和詞彙方面,都存在差異,各有特點。同樣是中文,香港講「粵語」,台灣講「國語」,內地講「普通話」,新馬地區講「華語」。

同樣是粵語,香港和廣州亦各有本土的語言習慣,例如形容詞「串」、「正」、「爆」、「喪」、「潮」、「激」,以及潮語「放飛機」、「屈機」、「屈蛇」、「潛水」、「葡萄」、「O嘴」等詞彙,除了香港人外,可能會莫名其妙。

同理,台灣當然亦有饒富本地色彩的「台式國語」。當中許多詞彙,大家可能都知道其意思與用法,但其詞源則未必人人清楚。

你可知道「機車」為何是罵人的話?它跟機車關係如何?「摃龜」跟烏龜有甚麼關係?「菜鳥」跟鳥有甚麼關係?「好康」的「康」是指甚麼?本書作者挑選100個台式國語(謹列全書詞目於末),廣覽博採,剖析源流。

筆者粗讀全書,究其詞源,大約可分三類:

(一)絕大部分由閩南話(台語)音譯或誤譯而成,如「奶雞」、「花轟」、「凍蒜」、「搞剛」等;

(二)受外來語或外來流行文化影響,如來自香港的「無厘頭」、「猴塞雷」、「大哥大」、「事業線」、「波霸」,來自日本的「便當」、「油切」、「運將」、「歐巴桑」、「高雄」,受英文影響的「馬殺雞」、「粉絲」、「摩鐵」,受其他外語影響的「高麗菜」、「野柳」、「福爾摩沙」、「富貴角」,甚至是受漫畫影響的「三條線」、「天龍國」等;

(三)受粗言穢語、俗語、熟語或諺語影響,如「太麻里隔壁」、「靠腰」、「虎爛」、「賭爛」等。

近年,香港盛行粵語保育運動之風,研究粵語本字或正音者,大有人在(如何文匯、陳伯煇、王亭之、潘國森、潘永強、彭志銘、吳昊、吳建成、黃氏等)。至於台式國語的研究,連橫(連戰祖父)1957年出版《台灣語典》(1963年台銀經研室重排出版),道夫先路,有開啟山林之功。惟此後之相關專著,可謂鳳毛麟角,未免可惜。因此,曹氏出版《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》,殊為難得,別有意義,謹此推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除書中所考,筆者亦曾見過、聽過或用過其他台式國語,惟其用法與典故,僅一知半解,謹列於下,盼遇有心人指點迷津:耍寶、放鴿子、啥米、三小、作秀、那A安呢、A菜、哭爸、很雷、很屌、正港、死翹翹、老神在在、甲意、爛人、紅不讓、嗆聲、就醬、夯、殺很大。

謹列全書詞目如下,以便備考,如有興趣瞭解箇中詞語,不妨一讀:

「形容篇」:
二二六六、三條線、五四三、太麻里隔壁、白目、好家在、好康、秀逗、粉、衰、強強滾、控固力、無厘頭、猴塞雷、搞剛、機車、鴨霸、龜毛、雞婆、讚。

「食物篇」:
蓮霧、高麗菜、釋迦、虱目魚、甜不辣、味噌、山葵、黑輪、便當、蓬萊米、牛蒡、外省麵、珍珠奶茶、奶雞。

「動作篇」:
虎爛、打拚、白賊、吐槽、抓狂、抓猴、花轟、俗賣、歪哥、凍蒜、莊孝維、逗陣、搓圓仔湯、靠腰、油切、踹共。

「生活篇」:
大哥大、內褲帶、牛肉秀、叩應、打手槍、瓦斯、甲、冷笑話、事業線、坪、奇檬子、泡湯、趴、趴趴走、馬殺雞、梗、牽手、莫宰羊、槓龜、颱風、摩鐵、辦桌、轟趴、那魯灣。

「名詞篇」:
小三、月光族、幼齒、好野人、西瓜派、波霸、芭樂票、哈日族、秘雕魚、粉絲、菜鳥、奧步、運將、歐巴桑、賭爛票、賢拜、檳榔西施、藏鏡人。


「地名篇」:
福爾摩沙、富貴角、三貂角、野柳、艋舺、高雄、關西、天龍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