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

黃仲鳴《追蹤錯別字》


黃仲鳴:《追蹤錯別字》(香港:星島日報,19972月初版,200083版)。總150頁。HK$80

作者為廣州暨南大學文學博士、香港作家協會主席。曾任香港報刊總編輯、《百家文學雜誌》總編輯、暨南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等職。現為樹仁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副教授。

作者從事編輯工作多年,經常在文稿中發現錯別字,改不勝改,遂有匯集錯別字例,說詞解字,以正「字」聽之舉,先後著有《不是辭典》、《另類辭典》、《不正則鳴》諸書。《追蹤錯別字》為黃先生第三本「說詞解字」的書,書末附有「常見錯別字一覽表」,相當實用,備之案頭,當有助用字遣詞,少寫錯字。

隨手所翻,謹舉書中數例,詞語兩兩相對,或正誤分明,或正誤不分,或各有理據,或先誤而後通用,或基本詞義相同而語境或範圍有別,凡此等等,供各位自行思考:

是「小器」還是「小氣」?
是「安祥」還是「安詳」?
是「矇矓」還是「朦朧」?
是「報導」還是「報道」?
是「剎車」還是「煞車」?
是「必需」還是「必須」?
是「汽球」還是「氣球」?
是「異象」還是「異像」?
是「評擊」還是「抨擊」?
是「咀咒」還是「詛咒」?
是「煩躁」還是「煩燥」?
是「佛陀」還是「佛佗」?
是「忍唆不禁」還是「忍俊不禁」?
是「申張正義」還是「伸張正義」?
是「以偏蓋全」還是「以偏概全」?
是「名符其實」還是「名副其實」?

4 則留言:

  1. 一、 是「小器」還是「小氣」?
    解答:
    形容一個人度量狹小或態度不大方或形式不高雅叫「小氣」;形容一個人胸懷小叫「器小非英雄」,只有使用「器小」而不使用「小器」這個詞。
    二、 是「安祥」還是「安詳」?
    解答:
    雖然「祥」與「詳」在古代由於同音通假的關係,經常會相互通用;但在表達「舉止神態從容、安寧、平和、莊重這一意義上,卻應以『詳』字為妥」。由於「祥」、「詳」二字容易混淆,故在本世紀七十年代之後,為加強詞語的規範化,各大辭典,均以「安詳」為規範寫法,且作為詞目編入;「安祥」的寫法則沒有收入辭書內,間接否定了「安祥」的寫法。
    三、 是「矇矓」還是「朦朧」?
    解答:
    睡眼「矇矓」是指睏極了,將睡未睡時的眼睛「欲閉又張的樣子」。「朦朧」便是看不太清楚,又有點能見度,似有若無的感覺。通常就使用上的意義來說,朦朧是形容美的事物,比如說雲霧啦,黃昏啦,月色啦等,或是愛情在朦朧時最美,等等都是指美的 感覺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四、 是「報導」還是「報道」?
    解答:
    報導在中國是原本、正統的寫法,報道是後起用詞。大約在20世紀六零、七零年代,報道一詞開始在香港出現,有些報刊倡導「報而道之」比起「報而導之」更為客觀中立,因此即便不符合大眾的用詞習慣,仍「擇善固執」,堅持採用報道。或許引起了編輯圈的認同,報道一詞漸漸渲染開來。有人總結,港澳媒體多用報道,台灣則以報導為正統,而大陸媒體亦多採用報道。現在報道一詞的使用風氣似乎略占上風。
    選擇報導或報道是兩岸三地的用語習慣差異;而且不只是用語習慣差異可以完全解釋,也包含了對於「導」
    與「道」兩字的字義探討。有人認為媒體要公正客觀、述而不作,應用「道」;有人則認為記者對於事實
    的陳述難免有主觀的成分,用報「道」與客觀名不副實,不如採用原本的報「導」。
    五、 是「剎車」還是「煞車」?
    解答:
    煞音ㄕㄚˋ ,把車停下來是煞車(ㄕㄚˋ ㄔㄜ),不是剎車(ㄔㄚˋ ㄔㄜ)。剎音ㄔㄚˋ ,是指(1)佛寺、寺廟。如:「古剎」、「名剎」。(2)剎那:形容極短暫的時間。
    六、 是「必需」還是「必須」?
    解答:
    為了生存準備生活「必需」品是「必須」做的事。想要成功「必須」努力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七、是「汽球」還是「氣球」?
    解答:
    已經成為氣體狀態的物質稱為「氣」,例如水蒸氣、天然氣、氣球、氣船等;在成為氣體狀態的過程而與動力學相關的事物則使用「汽」,例如汽化、汽油、汽車(是須把汽油或柴油汽化再壓縮燃燒爆炸而產生動力的車輛)等。
    八、 是「異象」還是「異像」?
    解答:
    異象是指引人驚異的事物或徵象。異像:指神將祂的心意或計劃用特殊的景象向有心追求的、有能力承擔的人啟示,直到神託付的計劃完成(這詞對無神論者不適用)。
    九、 是「評擊」還是「抨擊」?
    解答:
    「抨」音ㄆㄥ,抨擊是用言語或文字彈劾、攻擊他人的意思;「評」音ㄆㄧㄥˊ,是用言語或文字議論人、事、物,有評判、評理、評論的意思。所以用言論或文字攻擊他人,當用「抨擊」而非「評擊」。
    十、是「咀咒」還是「詛咒」?
    解答:
    「詛咒」音ㄗㄨˇ ㄓㄡˋ是以惡言罵人或祈求鬼神降禍於他人。咀音ㄐㄩˇ,在國語並無「咀咒」這樣的詞句。
    十一、是「煩躁」還是「煩燥」?
    解答:
    「躁」是指性急、易怒;「燥」是指乾燥。所以當然是「煩躁」。
    十二、是「佛陀」還是「佛佗」?
    解答:
    佛陀,佛教術語,意譯為「覺者」、「智者」,是福慧兩足尊,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。「佗」是指馬、牛或駱駝背部擔荷貨物。
    十三是「忍唆不禁」還是「忍俊不禁」?
    解答:
    「唆」音ㄙㄨㄛ,是指使或慫恿他人做壞事,例如教唆、唆使。「忍俊不禁」是克制不住而發笑。
    十四、是「申張正義」還是「伸張正義」?
    解答:
    「伸張」是指擴展、闡明之義;「申」是陳述、說明,例如申明。「伸張正義」指正義須擴展及闡明。
    十五、是「以偏蓋全」還是「以偏概全」?解答:「以偏概全」指以少數的論證來概括全體。
    十六、是「名符其實」還是「名副其實」?解答:「名副其實」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內涵相符合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