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

劉以鬯《打錯了》


劉以鬯:《打錯了》(香港:獲益,20014月)。總212頁。HK$68

劉以鬯,1918年生,原名劉同繹。香港著名小說家、編輯,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教授。2001年,獲香港政府頒授榮譽勳章。作品甚多,其中《對倒》與《酒徒》先後被王家衛導演改拍成電影《花樣年華》及《2046》。2010年,香港資深影評人黃國兆又把《酒徒》改編成電影。

劉以鬯是香港文學的殿堂級作家,他也是我大學時期最喜愛、最敬重的香港作家。自從在ACS現代文學課讀過《對倒》後,一直很喜歡劉以鬯的作品,深覺其作品不拘定式,充滿實驗精神,不斷開創文學新風格,對香港文學貢獻良多。

綜觀劉氏的作品,我對〈打錯了〉一文印象最深,而小說集則最愛《黑色裏的白色 白色裏的黑色》(所以讀ACS時選了此書做現代文學的學期論文),理由很簡單,很主觀,很個人,純粹因為當中那種陰陽相對的精神,深得我心。尤其是〈打錯了〉,故事內容很簡單(全文轉載附下),卻道盡了人生環環相扣真相,無論是將之與「平行時空」、「蝴蝶效應」等思想比較,或者較通俗地從遊戲「畫鬼腳」、電影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等說起,都可以是一門很好的通識課。

《打錯了》一書,收錄了劉氏七十篇微型小說,每篇作品佔紙僅三數頁,甚至一、兩頁,其發表時間則由1945年至2000年,間隔頗大。小說雖屬虛構,但在其情節中展現的語言習慣與社會風貌,倒是真實的,親切地反映了社會發展的足跡,例如:荷蘭水(梳打水)、飲三鞭(飲香濱)、飛仔(不良青年)、尖沙嘴(不是尖沙咀)、澳門皇宮,等等,用語相當地道,富有地方色彩。

文一方面用以載道,另一方面亦能見證社會變遷。那麼,他日重看當下香港文學作品時,又會不會發現,藥房、金鋪或者名店等場景,比比皆是呢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打錯了》一書,以〈打錯了〉一文最受注目,該文曾被譯成英、法、日文等,並獲選入海內外至少二十餘種重要文集中。謹將全文轉載如下,以嚮讀者:

(一)

  電話鈴響的時候,陳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。電話是吳麗嫦打來的。吳麗嫦約他到「利舞台」去看五點半那一場的電影。他的情緒頓時振奮起來,以敏捷的動作剃鬚、梳頭、更換衣服。更換衣服峙,噓噓地用口哨吹奏「勇敢的中國人」。換好衣服,站在衣櫃前端詳鏡子裹的自己,覺得有必要買一件名廠的運動衫了。他愛麗嫦,麗嫦也愛他。只要找到工作,就可以到婚姻註冊處去登記。他剛從美國回來,雖已拿到學位,找工作,仍須依靠運氣。運氣好,很快就可以找到;運氣不好,可能還要等一個時期。他已寄出七八封應徵信,這幾天應有回音。正因為這樣,這幾天他老是呆在家裏等那些機構的職員打電話來,非必要,不出街。不過,麗嫦打電話來約他去看電影,他是一定要去的。現在已是四點五十分,必須盡快趕去「利舞台」。遲到,麗嫦會生氣。於是,大踏步走去拉開大門,拉開鐵閘,走到外邊,轉過身來,關上大門,關上鐵閘,搭電梯,下樓,走出大廈,懷著輕鬆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。剛走到巴士站,一輛巴士疾馳而來。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衝向巴士站,撞倒陳熙和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女童後,將他們輾成肉醬。

(二)

  電話鈴響的時候,陳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。電話是吳麗嫦打的。吳麗嫦約他到「利舞台」去看五點半那一場的電影。他的情緒頓時振奮起來,以敏捷的動作剃鬚、梳頭、更換衣服。更換衣服時,噓噓地用口哨吹奏「勇敢的中國人」。換好衣服,站在衣櫃前端詳鏡子裏的自己,覺得有必要買一件名廠的運動衫了。他愛麗嫦,麗嫦也愛他。只要找到工作,就可以到婚姻註冊處去登記。他剛從美國回來,雖已拿到學位,找工作,仍須依靠運氣。運氣好,很快就可以找到;運氣不好,可能還要等一個時期。他已寄出七八封應徵信,這幾天應有回音。正因為這樣,這幾天他老是呆在家裹等那些機構的職員打電話來,非必要,不出街。不過,麗嫦打電話來約他去看電影,他是一定要去的。現在已是四點五十分,必須盡快趕去「利舞台」。遲到,麗嫦會生氣。於是,大踏步走去拉開大門……

  電話鈴又響。

  以為是甚麼機構的職員打來的,掉轉身,疾步走去接聽。

  聽筒中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:

  「請大伯聽電話。」
  「誰?」
  「大伯。」
  「沒有這個人。」
  「大伯母在不在?」
  「你要打的電話號碼是……?」
  「三——九七五……」
  「你想打去九龍?」
  「是的。」
  「打錯了!這裏是港島!」

  憤然將聽筒擲在電話機上,大踏步走去拉開鐵閘,走到外邊,轉身來,關上大門,關上鐵閘,搭電梯,下樓,走出大廈,懷著輕鬆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。走到距離巴士站不足五十碼的地方,意外地見到一輛疾馳而來的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衝向巴士站,撞倒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女童後,將他們輾成肉醬。

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作
是日報載太古城巴士站發生死亡車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